浅析深度学习中Batch Size大小对训练过程的影响

news/2024/7/7 23:21:40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98a0814bf72601c58452fedf97a834ab.png

作者丨陈志远@知乎(已授权)

来源丨https://zhuanlan.zhihu.com/p/83626029 

编辑丨极市平台

导读

 

深度学习中batch size的大小对训练过程的影响是什么样的?训练过程中超大batch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超大batch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之前面试过程中被问到过两个问题:

(1)深度学习中batch size的大小对训练过程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2)有些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用超大batch,比如人脸识别,可能每个batch要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张人脸图像,训练过程中超大batch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超大batch带来的负面影响?

面试版回答

不考虑Batch Normalization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我们之后会在bn的文章里专门探讨),先给个自己当时回答的答案吧(相对来说学究一点):

(1) 不考虑bn的情况下,batch size的大小决定了深度学习训练过程中的完成每个epoch所需的时间每次迭代(iteration)之间梯度的平滑程度。(感谢评论区的韩飞同学提醒,batchsize只能说影响完成每个epoch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也算不上吧。根本原因还是CPU,GPU算力吧。瓶颈如果在CPU,例如随机数据增强,batch size越大有时候计算的越慢。

对于一个大小为N的训练集,如果每个epoch中mini-batch的采样方法采用最常规的N个样本每个都采样一次,设mini-batch大小为b,那么每个epoch所需的迭代次数(正向+反向)f0911eca31e2e2f81d0fb7725050dabb.png, 因此完成每个epoch所需的时间大致也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目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处理mini-batch的反向传播时,默认都是先将每个mini-batch中每个instance得到的loss平均化之后再反求梯度,也就是说每次反向传播的梯度是对mini-batch中每个instance的梯度平均之后的结果,所以b的大小决定了相邻迭代之间的梯度平滑程度,b太小,相邻mini-batch间的差异相对过大,那么相邻两次迭代的梯度震荡情况会比较严重,不利于收敛;b越大,相邻mini-batch间的差异相对越小,虽然梯度震荡情况会比较小,一定程度上利于模型收敛,但如果b极端大,相邻mini-batch间的差异过小,相邻两个mini-batch的梯度没有区别了,整个训练过程就是沿着一个方向蹭蹭蹭往下走,很容易陷入到局部最小值出不来。

总结下来:batch size过小,花费时间多,同时梯度震荡严重,不利于收敛;batch size过大,不同batch的梯度方向没有任何变化,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

(2)(存疑,只是突发奇想)如果硬件资源允许,想要追求训练速度使用超大batch,可以采用一次正向+多次反向的方法,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小值。即使用超大epoch做正向传播,在反向传播的时候,分批次做多次反向转播,比如将一个batch size为64的batch,一次正向传播得到结果,instance级别求loss(先不平均),得到64个loss结果;反向传播的过程中,分四次进行反向传播,每次取16个instance的loss求平均,然后进行反向传播,这样可以做到在节约一定的训练时间,利用起硬件资源的优势的情况下,避免模型训练陷入局部最小值。


通俗版回答

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一个问题简化为一个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

深度学习训练过程:贴鼻子

训练样本:负责指挥的小朋友们(观察角度各不一样)

模型:负责贴的小朋友

模型衡量指标:最终贴的位置和真实位置之间的距离大小

1ce6acaf3b9f4bce4ec175ace77c148b.png

由于每个小朋友站的位置各不一样,所以他们对鼻子位置的观察也各不一样。(训练样本的差异性),这时候假设小明是负责贴鼻子的小朋友,小朋友A、B、C、D、E是负责指挥的同学(A, B站在图的右边,C,D, E站在左边),这时候小明如果采用:

  1. 每次随机询问一个同学,那么很容易出现,先询问到了A,A说向左2cm,再问C,C说向右5cm,然后B,B说向左4cm,D说向右3cm,这样每次指挥的差异都比较大,结果调过来调过去,没什么进步。

  2. 每次随机询问两个同学,每次取询问的意见的平均,比如先问到了(A, C),A说向左2cm,C说向右5cm,那就取个均值,向右1.5cm。然后再问(B, D),这样的话减少了极端情况(前后两次迭代差异巨大)这种情况的发生,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游戏。

  3. 每次全问一遍,然后取均值,这样每次移动的方向都是所有人决定的均值,这样的话,最后就是哪边的小朋友多最终结果就被很快的拉向哪边了。(梯度方向不变,限于极小值)

科学版回答

就用MINST做一下实验吧(代码主要转自cnblogs.com/jiangnanyan):

  • cnblogs.com/jiangnanyan

  • 链接:https://www.cnblogs.com/jiangnanyanyuchen/p/9782223.html

实验环境:

1080ti * 1

Pytorch 0.4.1

超参数:SGD(lr = 0.02, momentum=0.5) 偷懒没有根据batch size细调

我们先创建一个简单的模型:

from torch.nn import *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SimpleModel(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SimpleModel, self).__init__()self.conv1 = Conv2d(in_channels=1, out_channels=10, kernel_size=5)self.conv2 = Conv2d(10, 20, 5)self.conv3 = Conv2d(20, 40, 3)self.mp = MaxPool2d(2)self.fc = Linear(40, 10)def forward(self, x):in_size = x.size(0)x = F.relu(self.mp(self.conv1(x)))x = F.relu(self.mp(self.conv2(x)))x = F.relu(self.mp(self.conv3(x)))x = x.view(in_size, -1)x = self.fc(x)print(x.size())return F.log_softmax(x, dim=1)

然后把MINST加载出来训练一下:

import time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os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transforms
from simple_model import SimpleModel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S'] = "0"
use_cuda = torch.cuda.is_available()
batch_size = 6
lr = 1e-2
# MNIST Datasettrain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data/',train=True,transform=transforms.ToTensor(),download=True)test_dataset = datasets.MNIST(root='./data/',train=False,transform=transforms.ToTensor())# Data Loader (Input Pipeline)
train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dataset=train_dataset,batch_size=batch_size,shuffle=True)test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dataset=test_dataset,batch_size=batch_size,shuffle=False)model = SimpleModel()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lr, momentum=0.5)if use_cuda:model = nn.DataParallel(model).cuda()
iter_losses = []
def train(epoch):model.train()total_loss = 0compution_time = 0e_sp = time.time()for batch_idx, (data, target)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if use_cuda:data = data.cuda()target = target.cuda()b_sp = time.time()output = model(data)loss = F.nll_loss(output, target)optimizer.zero_grad()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compution_time += time.time() - b_sp# optimizer.step()epoch_time = time.time() - e_spprint('Train Epoch: {} \t Loss: {:.6f}\t epoch time: {:.6f} s\t epoch compution time: {:.6f} s'.format(epoch, total_loss / len(train_loader), epoch_time, compution_time))return total_loss / len(train_loader)
def test():model.eval()with torch.no_grad():test_loss = 0correct = 0for data, target in test_loader:if use_cuda:data = data.cuda()target = target.cuda()output = model(data)# sum up batch losstest_loss += F.nll_loss(output, target).item()# get the index of the max log-probabilitypred = output.data.max(1, keepdim=True)[1]correct += pred.eq(target.data.view_as(pred)).cpu().sum()test_loss /= len(test_loader)print('\nTest set: Average loss: {:.4f}, Accuracy: {}/{} ({:.0f}%)\n'.format(test_loss, correct, len(test_loader.dataset),100. * correct / len(test_loader.dataset)))return test_loss, 100. * correct.item() / len(test_loader.dataset)if __name__ == "__main__":for epoch in range(1, 10000):train_l = train(epoch)val_l, val_a = test()

我们从以下指标来看一下不同batch size之间的区别:


  • 迭代速度

abd728fd43d72e30c3d28e487e0d5b71.png

感觉之前做的实验有点不太科学,重新捋了一下思路,把时间计算的代码也放到了前面的代码之中,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做一下看看。

(表中 Epoch Time是在此batch size下完成一个epoch所需的所有时间,包括加载数据和计算的时间,Epoch Computation Time抛去了加载数据所需的时间。)

(时间确实是有偏量,上面的数据可以大体做个参考,要做科学考究的话,还是要多做几次实验求均值减少偏差。)

其实纯粹cuda计算的角度来看,完成每个iter的时间大batch和小batch区别并不大,这可能是因为本次实验中,反向传播的时间消耗要比正向传播大得多,所以batch size的大小对每个iter所需的时间影响不明显,未来将在大一点的数据库和更复杂的模型上做一下实验。(因为反向的过程取决于模型的复杂度,与batchsize的大小关系不大,而正向则同时取决于模型的复杂度和batch size的大小。而本次实验中反向的过程要比正向的过程时间消耗大得多,所以batch size的大小对完成每个iter所需的耗时影响不大。)

完成每个epoch运算的所需的全部时间主要卡在:1. load数据的时间,2. 每个epoch的iter数量。因此对于每个epoch,不管是纯计算时间还是全部时间,大体上还是大batch能够更节约时间一点,但随着batch增大,iter次数减小,完成每个epoch的时间更取决于加载数据所需的时间,此时也不见得大batch能带来多少的速度增益了。

  • 梯度平滑程度

我们再来看一下不同batch size下的梯度的平滑程度,我们选取了每个batch size下前1000个iter的loss,来看一下loss的震荡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9323200c70996c36b6ccc7bcd41cef48.png

如果感觉这张图不太好看,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2a10180101a629a6258bc2df5cf0cdce.png

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框架在进行mini-batch的反向传播的时候,默认都是将batch中每个instance的loss平均化之后在进行反向传播,所以相对大一点的batch size能够防止loss震荡的情况发生。从这两张图中可以看出batch size越小,相邻iter之间的loss震荡就越厉害,相应的,反传回去的梯度的变化也就越大,也就越不利于收敛。同时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batch size为1的时候,loss到后期会发生爆炸,这主要是lr=0.02设置太大,所以某个异常值的出现会严重扰动到训练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对于较小的batchsize,要设置小lr的原因之一,避免异常值对结果造成的扰巨大扰动。而对于较大的batchsize,要设置大一点的lr的原因则是大batch每次迭代的梯度方向相对固定,大lr可以加速其收敛过程。

  • 收敛速度

在衡量不同batch size的优劣这一点上,我选用衡量不同batch size在同样参数下的收敛速度快慢的方法。

下表中可以看出,在minst数据集上,从整体时间消耗上来看(考虑了加载数据所需的时间),同样的参数策略下 (lr = 0.02, momentum=0.5 ),要模型收敛到accuracy在98左右,batchsize在 6 - 60 这个量级能够花费最少的时间,而batchsize为1的时候,收敛不到98;batchsize过大的时候,因为模型收敛快慢取决于梯度方向和更新次数,所以大batch尽管梯度方向更为稳定,但要达到98的accuracy所需的更新次数并没有量级上的减少,所以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这种情况下可以配合一些调参策略比如warmup LR,衰减LR等等之类的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这个先暂且按下不表),但也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善。

不过单纯从计算时间上来看,大batch还是可以很明显地节约所需的计算时间的,原因前面讲过了,主要因为本次实验中纯计算时间中,反向占的时间比重远大于正向。

7e645e7da121bfabd6c669d322123e35.png

(我一直觉得直接比较不同batch size下的绝对收敛精度来衡量batch size的好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不同的batch size要配合不同的调参策略用才能达到其最佳效果,而要想在每个batch size下都找到合适的调参策略那可太难了,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决定batch size未免有点武断。)

一次正向,多次反向

这部分在pytorch上进行了实验,但发现pytorch在backward中加入retain_graph进行多次反向传播的时候,时间消耗特别大,所以尽管采用一次正向,多次反向的方法,减少了超大batch size收敛到98的accuracy所需的iteration,但由于每个iteration时间消耗增加,所以并没有带来时间节省,我后续还要探究一下原因,再重新做一下实验,然后再贴结果,给结论。

做了几次实验,基本失败,一个大batch分成10份反向传播,基本等同于lr放大10倍。大batch还是要配合着更复杂的lr策略来做,比如warmup,循环lr,lr衰减等等。

实验的漏洞

为了保证独立变量,我在实验中不同batch设置了同样的lr,然后比较收敛速度,这样是不公平的,毕竟大batch还是要配合更大的初始lr,所以后续还要做一下实验,固定每个batch size, 看lr的变化对不同batch size收敛素的的影响。

如果觉得有用,就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1822fd953df5f75011e4d940d98927f5.png

outside_default.png

点个在看 paper不断!


http://lihuaxi.xjx100.cn/news/262173.html

相关文章

想学Python?那这套教程再适合不过了!

如果你想问最近这些年什么编程语言最值得学习,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是Python!所以不仅是开发小白,甚至很多开发老手,也都开始学习Python,作为辅助第二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不过结合我最近这些年Python的学习…

一文看懂摄像头测距技术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摄像头测距深度检测主要技术方法:1.双目匹配(双RGB摄像头可选的照明系统)三角测量原理即目标点在左右两幅视图中成像的横坐标之间存在的差异(视差Disparity),与…

MyBatis-Plus 看这篇就够了

点击关注公众号,Java干货及时送达本文作者:yogurtzzz ;juejin.cn/post/6961721367846715428MyBatis-plus 是一款 Mybatis 增强工具,用于简化开发,提高效率。下文使用缩写 mp来简化表示 MyBatis-plus,本文主…

intellij idea的out目录下为什么会有与src名字相同的.class文件呢?

因为: 由IntelliJ IDEA从.class文件重新创建的源代码 当然,你删除了一个class文件。则其对应的.class文件也会被删除! 截图: 当然,这里存放的是。已经存在的class文件! 在运行main函数之后。就会再存储…

Django博客系统注册(图形验证码接口设计和定义)

1. 准备captcha包(该包用于生成图形验证码) 1.将生成图片验证码的库复制到新建的libs包中。 2.安装Python处理图片的库 这儿可能会变红显示错误: 解决方案:在虚拟环境中安装Pillow。执行pip install Pillow即可 2. 图形验证码后…

JQuery遮罩层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css样式&#xff1a;<style type"text/css"> .mask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px; filter: alpha(opacity60); background-color: #777; z-index: 1002; left: 0px; …

使用grep过滤make的输出内容

make的输出内容其实分为两种&#xff0c;有些是到标准输出&#xff0c;有些是到标准错误&#xff0c;由于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默认都是屏幕&#xff0c;所以平时区分不出来&#xff0c; 实际上一般是error和warning信息到标准错误&#xff0c;其余的到标准输出。 如果要过滤erro…

你有哪些 Deep learning(RNN、CNN)调参的经验?

来自 | 知乎-hzwer&#xff0c;北京大学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631631/answer/859040970编辑 | 机器学习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xff0c;Datawhale本文仅作学术分享&#xff0c;若侵权&#xff0c;请联系后台删文处理你有哪些deep learning&#xff08;rnn、cnn&…